毒蛇的傷害
【毒蛇傷害】
急救小常識-毒蛇咬傷的急救方法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提供】
*台灣地區毒蛇咬傷處理及預防:
◎台灣地區共有六種毒蛇
※神經性毒蛇:飯匙倩及雨傘節;造成肌肉麻痺、呼吸衰竭。
※出血性毒:龜殼花、赤尾鮐、百步蛇及鎖鏈蛇被其咬傷後局部會腫脹、瘀血、傷口流血、劇痛,全身性的症狀則是血小板降低與各器官出血百步蛇及鎖鏈蛇分佈於台灣的南部及中部,其他四種毒蛇分佈於全省在台灣每年被毒蛇咬傷的約有300-500人,其中 85%是被出血性毒蛇咬傷的,引起死亡的約有20-30人。超 過 百 分 之 九 十 六 的 蛇 咬 傷 部 位 都 在 四 肢(上 肢 稍 多 於 下 肢 )。
*如何避免蛇咬傷?
(1)勿抓蛇或逗蛇玩
(2)在毒蛇出沒地區活動,宜穿皮靴或厚長褲,勿赤腳或僅穿拖鞋。
(3)在未詳細診視前,勿空手伸入中空的原林或濃密的雜草堆中或翻動石塊。
(4)跨過石塊或木頭等物,應注意防備另一側可能有毒蛇棲息。
(5)露營時應選擇空曠而乾燥地區,避免紮營於雜物堆附近,晚上應升起營火或火炬於營帳周圍,尤其是夏天的夜晚。
(6)大部份毒蛇皆是游泳高手;在毒蛇常出沒地區,勿涉水或游泳,以防被水中毒蛇咬傷。
(7)蛇類喜歡棲息的地方如:草堆、石縫、枯木、竹林、陰濕處、溪畔等,經過時應特別注意。
*百步蛇
學名:Agkistrodon acutus ( Guenther )
科名: Crotalinae 響尾蛇亞科
俗名:百步蛇、五步蛇、百花蛇、蝮蛇、山古鱉。
分佈:台灣南部及東部山地籍花蓮地區之森林地帶山坡之石隙中。
特徵介紹:頭部成三角形,嘴間上上翹,頭狀似鼊頭,頭頂成暗綠色,頭側黃色,背部由頸至尾有黃褐色黑邊之菱型班,黑邊在體兩側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對稱而成漏狀。是台灣體型最大毒蛇。
毒性成份:具有出血毒phospholipase a2及fibrinogenase。
中毒症狀:
輕度中毒:咬後局部水腫及出血,只局部發生麻痺現象,無全身性的症狀,實驗室的檢查正常。
中度中毒:咬後快數擴展至全身產生全身性的症狀,實驗室檢查INR中度升高;fibrinogen和platelets中度減少;PT和PTT時間中度延長。
重度中毒:局部及全身嚴重症狀及反應,實驗室檢查直飛常有意義改變。
被咬處極度疼痛。
五官:被咬後中毒嚴重者嘴唇及舌頭發生嚴重水腫可能呼吸道會被阻塞血液系統:毒液中含有二種Procoagulant類似凝血因子 V 及 X,造成血小版減少症,延長的PT及PTT時間,減少纖維蛋白原,增加纖維蛋白分解物,結果造成腸胃、黏膜出血,血尿,瀰漫性瘀斑。 呼吸系統:嚴重時造成呼吸衰竭。
消化系統:嚴重中毒病患會有噁心嘔吐腹瀉並有腸胃道出血。
泌尿系統:低血壓及橫紋肌溶解併發急性腎衰竭,血小版減少及凝血機能異常造成血尿。
肌肉系統:嚴重水腫,橫紋肌溶解。
皮膚系統:毒牙痕、大水泡、紅斑、瘀斑、淋巴管炎。
投與蛇毒血清治療:
取稀釋液10毫升注入凍結乾燥血清瓶中使血清粉末完全溶解,但於稀釋及抽取溶液過程中,應避免泡沫產生。本品應完全溶解後於二小時內用完,不可再加以冷凍儲存。
劑量:成人用量普通為一劑量,十歲以下兒童用量則需加倍(二劑量),注射後局部或全身症狀未獲改善或持續惡化時,則應每隔半小時至二小時追加一劑量直到全身症狀改善為止。